2022年可謂是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一年,國家各部門出臺了很多職教相關的利好政策。隨著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職業教育必將肩負起培養各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社會服務業、戰略新興行業等各大領域中大放異彩。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職業教育2022年●利好政策,一起來看看吧。
1、黨的二.十.大報告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舉旗定向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再次明確了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產教融合這一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重要作用。報告中提到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并把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家戰略人才力量,進一步為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繪就了美好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們的現代化既是難的,也是偉大的”,必須“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工人階級代表先進生產力”。對于產業工人,我們既要“尊敬”,也要“思考和研究怎么去培養他們、發揮他們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由此提出“要重視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重大論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從堅持我國國體和鞏固中國式現代化階級基礎的政治高度闡發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優化問題,具有重要啟迪意義。
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上的一大創新,就是將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整合到一起進行系統謀劃、一體推進??梢哉f,統籌“三教”協同創新,是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zui大程度釋放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整體效應,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在以往實踐基礎上創造性提出的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是一體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契合點,也是努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產業結合緊密的教育類型,要為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就必須打開視野、拓寬思路,主動與不同教育要素開放重組、與各類產業要素和創新要素互動融合。
2、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
1月,教育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深入分析數字經濟背景下崗位升級、職業場景變化新形勢,著眼實習全流程、聚焦關鍵環節,堅持標本兼治,在開展實習專項治理的基礎上,對2016年印發實施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進行了修訂,進一步明確了學生實習的行為準則,為實習管理劃定了“紅線”。
修訂后的《規定》包括總則、實習組織、實習管理、實習考核、安全職責、●措施、監督與處理、附則等8章、50條,與原《規定》相比,修訂后進一步明確了實習參與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規范了實習各環節過程的基本要求。
3、教育部支持國家優質高職??圃盒I癖究?/p>
2月23日,教育部就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將支持一批國家優質高職??圃盒I駷槁殬I本科學校,穩步擴大職業本科學校和職業本科教育專業的規模。
我國職業本科教育現有32所,在校生12.9萬人,2021年招生4.1萬。為確保實現到2025年本科職業教育的規模不低于10%的發展目標,需要多措并舉,加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力度。
4、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5月1日期施行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職業教育法》于1996年公布實施,在過去的26年中,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zui大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在支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和產業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調整和變化,職業教育如何適應新時代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如何建立得以支持經濟和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勞動者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企業用人需求,促進勞動者高質量就業,成為職業教育法要重點考慮的核心問題。
與96版的《職業教育法》相比,本次修訂后的新《職業教育法》的主要亮點和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了職業教育的目的定位
2.明晰了職業教育定義范疇
3.凸顯了職業教育的地位作用
4.提升了職業教育的管理層次
5.優化了職業教育的構成體系
6.融通了職業教育的成果證.書
7.強化了職業教育辦學主體
8.豐富了職業教育的形式方式
9.平等了職業教育的機會待遇
10.強化了職業教育的法律權益。
5、2022版《職業分類大典》正式公布
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大典)。此次大典修訂工作,是2021年4月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啟動的,也是自1999年頒布首部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以來的第二次全面修訂。此次修訂工作,經向社會廣泛征集修訂建議、組織專.家評審論證、書面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意見等程序,現已基本完成。
此次大典修訂,遵循客觀性、科學性、創新性原則,對2015年版大典確立的8個大類總體結構不作調整,對社會各方面反映的意見建議,秉承求真務實、理性實證的科學精神研究論證,寫實性描述各職業(工種)的具體內容,優化更新大典信息描述,以充分反映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帶來的實際業態變化。具體來說,圍繞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制造強國和依法治國等要求,專門增設或調整了相關中類、小類和職業。與此同時,根據實際,取消或整合了部分類別和職業,例如:將報關專業人員和報檢專業人員2個職業,整合為報關人員1個職業;取消了電報業務員等職業。
據統計,新版大典包括大類8個、中類79個、小類449個、細類(職業)1636個。與2015年版大典相比,增加了法律事務及輔助人員等4個中類,數字技術工程技術人員等15個小類,碳匯計量評估師等155個職業(含2015年版大典頒布后發布的新職業)。
6、《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發布
8月20日,教育部發布《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向世界介紹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經驗。白皮書顯示,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學校畢業生;職業學校70%以上學生來自農村,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一線新增從業人員超70%來自職校
“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中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范式?!卑灼榻B,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應對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就業等方面的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
白皮書顯示,中國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變革,設置1300余種專業和12萬余個專業點,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近十年來,累計為各行各業培養輸送6100萬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學校畢業生。
同時,中國大力發展面向農業農村的職業教育。職業學校70%以上學生來自農村,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生力軍。2013年至2020年年底,累計有800多萬貧困家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
中職招生人數占高中階段教育35.08%
近年來,中國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橫向融通,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
其中,基礎教育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白皮書顯示,全國有超過4500所中、高職學校積極支持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和職業啟蒙教育,輻射中小學近11萬所,每年參與人次超過1500萬。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由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等實施。2021年,全國設置中等職業學校7294所,招生488.99萬人,在校生1311.81萬人,分別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和在校生總數的35.08%、33.49%。
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包括???、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2021年,全國設置高等職業學校1518所(含32所職業本科學校),招生556.72萬人,在校生1603.03萬人。職業本??普猩藬岛驮谛I倲捣謩e占全國本??聘咝U猩鷶岛驮谛I倲档?5.60%、45.85%。
同時,中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和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全國國有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機構共435個,其中中央企業197個、地方國有企業238個;民辦高職學校337所,在校生323萬人;民辦中職學校在校生249萬人。
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年均增長8.6%
據白皮書,2012-2021年,職業學校專任教師規模從111萬人增至129萬人,增幅17%,“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比例超過50%。
校企雙主體育人方面,截至2021年,全國組建約1500個職教集團,吸引3萬多家企業參與,覆蓋近70%的職業學校。培育30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設21個產教融合型城市。職業學校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2.49萬個,年均增長8.6%。
教育經費也向職業教育傾斜?!笆濉逼陂g,中國職業教育經費累計投入2.4萬億元,年均增長7.8%,其中,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達1.84萬億元,年均增長8.6%。
此外,職業教育伴隨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服務共建“一帶一路”,與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穩定聯系,與19個國家和地區合作建成20家“魯班工坊”,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作開設“中文+職業教育”特色項目。
白皮書強調,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積極構建國際化交流平臺,致力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全球教育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7、教育部發布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簡介》
9月,教育部發布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簡介》(以下簡稱《簡介》)。新版《簡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展現職業教育專業升級與數字化改造的zui新成果,覆蓋新版專業目錄全部19個專業大類、97個專業類的1349個專業。其中,中等職業教育358個,高等職業教育???44個,高等職業教育本科247個。
本次《簡介》研制過程中,教育部積極匯聚行業力量、充分發揮智庫作用,分析崗位需求、固化教改成果,組織上萬名專.家學者共同研制;成稿過程中先后吸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議88條,吸收地方和行業部門意見5700余條?!逗喗椤烦浞煮w現了職業教育法新要求,全面展現了職業教育各層次、各專業人才培養的要素和環境要求,填補了職業本科專業簡介的空白?!逗喗椤妨⒆阍鰪娐殬I教育適應性,體現中職、高職???、高職本科的人才培養的定位區別與關聯,更新了職業面向、拓展了能力要求、更新了課程體系,增列了實習場景、接續專業、職業類證.書等,有利于提高職業教育專業適配產業升級的響應速度,為學校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為學生報考職業院校及繼續深造提供了指導,為校企合作提供了依據,為用人單位錄用畢業生提供了參考。
8、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10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崗位使用更加合理、評價機制更加科學、激勵保.障更加有力,尊重技能尊重勞動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技能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收入穩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東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35%。力爭到2035年,技能人才規模持續壯大、素質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數量、結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
意見要求,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加大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發揮職業學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性作用,優化高技能人才培養資源和服務供給。
完善技能導向的使用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制,完善技能要素參與分配制度,完善技能人才穩才留才引才機制。
建立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和多元化評價機制。拓寬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健全職業標準體系和評價制度,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完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
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勵機制。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力度,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
在保.障措施方面,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支持,加強技能人才基礎工作。
9、教育部等五部門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
10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通知,決定聯合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專項培養計劃”)。通知規劃,到2025年,累計不少于500所職業院校、1000家企業參加項目實施,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
通知明確,專項培養計劃面向重點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下人才緊缺技術崗位,遴選發布生產企業崗位需求,對接匹配職業教育資源,以中國特色學徒制為主要培養形式,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現場工程師培養標準,建設一批現場工程師學院,培養一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現場工程師。
通知提出校企聯合實施學徒培養、推進招生考試評價改革、打造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助力提升員工數字技能等4項重要任務。
10、教育部門印等五部發《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
11月16日,為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全面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提升辦學形象,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定并印發了《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的總體目標是通過科學規劃、合理調整,持續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和政策供給,使職業學校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辦學條件顯著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整體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吸引力顯著增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重點監測指標全部達標的學校比例,到2023年底達到80%以上,到2025年底達到90%以上。
- 海南新東方春季預科班報名中 -
年前報名可享受校企助學金,想要學一技之長的伙伴們趕緊來電詳詢或到校吧!
來源: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整理
聲明:本公眾號所轉載的文章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來源標注錯誤、侵權等問題,請留言,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